为了进一步探寻黑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传承工艺的坚定信念,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德州市梁子黑陶文化发扬团于近日前往山东德州黑陶文化园进行参观调研。
再探黑陶文化,感知精湛艺术
来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团队成员在张振斌老师的带领下,再一次近距离观赏黑陶,感受了制作陶器过程的细致。张老师热情耐心的向实践团成员讲解黑陶制作过程,包括拉胚、雕刻、磨光、烧窑以及最后的处理整修,每一个陶器的制作少则二、三天,多则四、五个月,每一个环节都要磨练匠人的技艺与心性。在张老师的指引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拉胚成型车间,软刻车间,硬刻车间等等。数位老师一丝不苟地坐在车间里,几位软刻老师正在将设计好的图案轻轻印制在泥坯上,再用刻刀在泥坯上进行刻、画、雕、印,那聚精会神的样子,比绣花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用灵巧的双手,赋予了陶坯更丰富的美感。
体验黑陶制作,感悟工匠精神
在孙连伟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体验了黑陶最初的拉胚成型过程。双手沾水润湿,轻抚着拉胚机上细腻、润滑的陶泥。脚踩踏板,体验手中陶泥旋转时的快感。通过孙老师的帮助,队员手中的泥胚逐渐成型,变幻多样,一时间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每个人都很认真去对待自己的作品,对待这项艺术。静下心来去做这样一件可以陶冶情操的事情,是我们在乏味的生活中的不多的乐趣。我们用心去感受制作的过程,去拿捏每一块胶泥,轻抚每一个图案。制作过程中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黑陶制作过程的艰难,感悟到大师们的工匠精神,真正领略黑陶工艺的风姿与魅力。
与大师畅谈,传承非遗精神
随后,团队成员与张振斌老师进行了畅谈。在张振斌老师的工作室里,除了一套桌椅、一架书橱之外,其余地方都被成千上百件印章和瓶瓶罐罐所占满。张老师虽已年过六十,但是他说话声音洪亮,笑声爽朗,待人十分亲切。张老师从小就表现出对书法艺术特别的热爱,小时候在班上办黑板报,为了把字体和版面设计好,他经常在放学后,留在学校,一遍遍地改,改到很晚才回家吃饭。张老师发自内心地热爱着黑陶硬刻,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不只是艺术上的精进,更是心灵世界的喜悦和满足,张老师对待工作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一个人快乐、有精气神,手下的作品也就有神气,创作时激情充沛,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会焕发生机和光彩。 ”
泥火交融中传承非遗技艺,黑陶制作工艺彰显工匠精神。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队成员满怀着诚心与热情,立志为黑陶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奉献青春活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