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赛对象
中国境内高等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学籍所属中国境内高等院校),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及在华留学生等,不限专业。
二、组队方式
每个团队由3至5名选手和1至2名辅导教师组成。参赛选手须为项目实际成员,且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不含在职生)。学生不可跨校组队,即每名学生只能参加1个团队,不可跨团队交叉组队,境内外学生不可混合组队 。其中,创业组和创客组面向境内(不含港澳台)学生报名参加,参赛语言为中文;在华留学生组面向境外(含港澳台)学生报名参加,参赛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三、竞赛组别
(一)创业组
要求:项目需要有 3 个月以上的运营;有团队、商业计划书,已形成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并有详细运营数据;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22 年 1 月 1 日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天使轮。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同时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二)创客组
要求:项目尚未落地,但想法新颖独特,市场潜力巨大,已有较完善的商业模式和实施计划。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 2025 年 1 月 1 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不含在职生);
(三)在华留学生组
在华留学生组面向境外(含港澳台)学生报名参加,参赛语言为中文或英文,参赛项目可为创业类或创客类。
四、竞赛形式
(一)知识赛
个人赛形式,采用统一闭卷网络机考方式进行,由各参赛院校组织。主要考核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创业概念、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财务基础等。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成绩合格(60分及以上)者获得组队参加后续比赛资格。
(二)校赛
团体赛形式,由知识赛成绩合格的选手自行组成团队参赛。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校赛选拔,通过项目展示、答辩等环节,评选出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省赛/全国预选赛。
(三)省赛/全国预选赛
团体赛形式,由知识赛合格的学生(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自行组成团队参赛。
若省内有关单位组织安排省赛,该省份所属参赛院校需按照相关要求参加省内竞赛后,根据省赛结果产生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入围团队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具体以省赛通知为准。
若省内没有组织安排省赛,则校赛后选拔团队参加全国预选赛,以线上评审参赛团队商业计划书的方式进行。根据全国预选赛结果产生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入围团队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
(四)全国总决赛
团体赛形式,设置研究生组、本科组和高职组三个组别(在华留学生组单独评审)。全国总决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创新创业方案线上陈述和答辩赛形式进行。根据全国总决赛评审结果,按参赛组别分别评选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同时选拔产生全国精英赛的入围团队。
第二阶段全国精英赛采用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项目路演环节包括10分钟创新创业方案现场展示陈述和5分钟答辩。根据全国精英赛结果,最终产生本次竞赛对应组别的冠、亚、季军 。其中,全国总决赛产生的一、二、三等奖即为认定的国赛奖项,全国精英赛不再评定其他级别的奖项,只评选冠、亚、季军 。若创业组参赛团队数量较少,则根据全国预选赛结果,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创业组团队只参加全国总决赛阶段,具体以竞赛组委会通知为准 。
五、报名方式
(1)各参赛团队请与2025年5月26日下午17点以前扫码并填写报名信息。

(2)队长请加QQ群(每队只限一人加入)2025年5月26日下午17点前进群。

六、竞赛标准
由竞赛执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制订竞赛标准。创业计划赛道的参赛项目都应该是原始创新的项目,但根据是否是第一次参赛而分为两类:第一类,首次参赛。项目是首次参赛(本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没有参加过其他任何公开比赛,并且从报名参加本届创业计划赛道的校赛、省赛直到参加国赛时也没有参加过其他任何公开比赛);第二类,非首次参赛。项目不是第一次参赛,但在满足下列三个附加条件时,可以参赛:
(一)提交的本届《商业计划书》对原参赛项目作品做了明显的再创新,且再创新不低于原参赛项目的60%;
(二)提交原参赛项目作品;
(三)提交本届《商业计划书》与原参赛项目作品的比较说明(对迭代创新的主要内容给予说明)。
七、竞赛收费标准
(一)知识赛:采取机考方式进行,按照每人30元标准收取考务费用。
(二)山东省总决赛预选赛:学生组按照600元/团队。
(三)入围全国赛的竞赛费用标准按照全国赛的具体通知执行。
特别提醒:参加本次竞赛的各参赛团队所产生的上述竞赛费用均需由参赛个人及团队自行承担。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竞赛相关其它后续文件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532-88958962